2024年
文化遗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遗产
创新而非自戕——传统工艺美术创新的苏绣范例
发布时间:2017-2-11

五代散乐图(刺绣) 苏绣艺术创新中心制作

  保持创造活力是文化传承的关键。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传承,也要通过创新来增强活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需要。然而,怎样把握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实践,避免违背本性和规律的“自戕的创新”,却是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的。前不久,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张美芳苏绣艺术精品展便就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实践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

  与工业生产不同,传统手工艺是由生产者自主的生产力,它可以包容和体现生产者的个性及创意,工艺手法和作品形态也可以自由调整,在适应消费需要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基于这种特性,保护传统手工艺与凭借传统手工艺进行创新生产,本不称其为矛盾。从根本上说,与劳作个体交融为一的传统工艺美术,其工力的发显和物化的功绩,必然贴合于手艺人的身心状态,以至像自然生命运动一样富于变化,所呈现出的总是一派绝不重复的新态新貌,是一种不断创化开新的生态生产力。

  手工制作具有“千人千品,万人万相”的产出效果,表现为作品形、色、质的独一无二性。这种与生命、生态紧密关联的生机创化之“新”,富有鲜明的人格韵致和丰富的人文蕴涵,真正体现着艺术的原真性,并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附加值。就技术创新而言,因为有着活态流变的灵活性,传统工艺美术往往在切合现实、应对问题、满足需要的生产实践中,自然而渐进地实现着技艺的改良、提高或革新。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和传承,最要紧的就是维护它作为生态生产力的手工性质,以及以生机创化、活态流变之“新”为特质的核心技术与核心价值。

  作为优秀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和珍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讲究“平、齐、和、光、顺、匀”、讲究“排比其针,密接其线”,具有构思巧妙、图案秀丽、色彩清雅、绣工精致、针法活泼的风格特色,在中国传统刺绣艺术体系中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为了适应新的表现对象,达到相应的艺术效果,苏绣在针法、技法和材料形态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对传统风格和工艺讲究作出更加符合现代审美趣味的创新调整与变化尝试,找到了传统技艺与当代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张美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其对苏绣技艺传统有深切的领悟和全面的掌握。她坚信,苏绣这样的传统手工艺应该与时俱进,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使之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张美芳根据现代审美趣味的变化,以开阔的艺术视角向姊妹艺术学习,大力拓展题材和内容的表现范围,把苏绣艺术引入到一个更加广阔的境地。

  然而,时下对于传统工艺美术这种流变不断、新态永呈的技术本性及其人文价值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人们往往按工业模式对待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实践,要求手工生产追求、攀比工业生产一般的产能规模和批量效益,以致在涉及其核心技术和核心价值的环节,将电脑、激光加工一类的工业化技术引进或改造作为“技术创新”。殊不知,如此的“创新”不啻手工艺的工业化,这是自戕性质的,它根本地改变了传统工艺美术的技术本性,致使产品在“同质化”中丧失了手工制作所特有的艺术品质和文化高附加值。

  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创新,张美芳的做法和经验无疑具有启示意义和表率作用。她的苏绣创新并不是“自戕的创新”,她维护苏绣的手工性质,切合技术特质和本性,讲究地在技法、手段或材料方面加以调整、改良或革新,其作品既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新颖的形式感,又不失手工之绣别具一格的人格韵致和美学品质。她的作品表现油画、表现雕塑、表现摄影,表现现代艺术的活泼形式,还表现高科技的颖异图像。在她的努力下,苏绣艺术形式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多样,有了更为新颖的面貌,突破了单纯模仿工笔绘画或表现花鸟兽虫的传统格局,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感。

  在张美芳的绣作上,传统苏绣所讲究的“排比其针,密接其线”的满铺方式,被巧妙而灵活地加以虚实处理,既充分展现了吴冠中绘画原作上的虚实关系又不失苏绣技艺的自身特点。她一方面遵循苏绣的传统处理方式,继续保持那些已成为社会审美习惯的特定肌理、色泽和质地;另一方面则在材料处理方面融入现代审美经验,以变化的材料效果增强苏绣艺术语言的丰富性和形式感。譬如在《金核子对撞》一作上,为了表现金核子对撞时瞬间闪亮光灿的视觉效果和爆发力度,张美芳和丝绸专家全力合作,专门研制出一种截面为三角形的丝线,使得刺绣线条能够产生强烈的折光,呈现出一种闪闪发亮的特别光感效果,非常传神。另外,在丝线染色方面,张美芳也做过一些利用现代科技的尝试。而她的所有这些努力,大大拓展了苏绣艺术的表现力。

  其实,现实之中,如何以作品创新来协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正是真正需要传统工艺美术直面的问题。凭借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活动,需要根据消费方面的情况来调整工艺手法和作品形态,以期最大程度地适应和满足消费需要,这种意义上的创新,是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人在非遗保护实践中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不能以为保护传统手工艺就是墨守成规,就是一成不变地固守某种产品的功能、样式、形制或纹饰。眼下推崇的非遗“生产性保护”,所强调的就是以保持核心技术和核心价值的传统手工艺积极开展生产实践,通过不断制作和开发切合现实需要的产品,融入当代社会生活。传统工艺美术的生命力在于参与当代社会财富创造,传承人要利用所掌握的手艺不断地创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作品。中国传统工艺思想一直强调立功成器、备物致用,以产品创新协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亦是其中的应有之义。(吕品田)

关于我们 | 诚邀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商务服务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主辦單位:中國徐悲鴻畫院 郵箱:qwa988@126.com  

   國际域名:www.xu-beihong.com www.yishu98.com 

总访问量:19791281